• 您好,欢迎您来到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!
第四人民医院门诊时间:
医院动态
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医院动态

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解读非自杀性自伤——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四科副主任裴晓媛做客本报《名医面对面》
作者:jzdsrmyy  来源:本站  发表时间:2025/10/13 8:17:47  点击:72

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解读非自杀性自伤

——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四科副主任裴晓媛做客本报《名医面对面》


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四科副主任裴晓媛。

焦作日报记者 毋千举 摄

裴晓媛为患者问诊。 焦作日报记者 毋千举 摄

专家简介

裴晓媛,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四科副主任,副主任医师,现任焦作市医学会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,焦作市心身医学会会员、秘书。擅长精神分裂症、焦虑症、抑郁症、青少年情绪障碍等精神疾病的诊疗。

2025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,今年的宣传主题是“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”。本期《名医面对面》特别邀请了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四科副主任裴晓媛,带着大家一起了解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。

裴晓媛在节目中讲到,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就是个体在不以自杀为目的的情况下,故意反复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。有研究显示,自伤行为在12岁至18岁的青少年里,占比高达16.9%,首次出现的平均年龄是13岁,15岁左右会达到高峰,17岁以后,有些孩子的自伤行为可能会被烟酒滥用等替代。自伤方式有很多种,常见的可以归为以下几类:直接伤害皮肤,撞击或击打头部,故意不让伤口好,吞下有毒物质、异物,还有重复性伤害行为,比如咬指甲到出血、拉拽头发,甚至不吃饭、熬夜、乱吃药。这些看似“习惯”的行为,若带有故意伤害自己的目的,即属于自伤。这种方式可能暂时止住了不良情绪,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,反而会让孩子更孤单、更没有价值感,甚至陷入绝望。而且自伤很容易“上瘾”,一开始可能是冲动,后来会慢慢被自伤的想法控制。

裴晓媛提醒各位家长,预防是最好的治疗。家长们首先要学会接受,帮孩子理解自己的脆弱点;其次要给孩子足够的发挥空间,调整对孩子的期望,少评价、多关注,控制好自己的焦虑;还要用有效的方式跟孩子多沟通,说真话,不敷衍,采取实际行动支持孩子,同时不能忽视必要的教育引导。

文章来源:焦作日报。广大读者和网友想了解详情,可登录焦作网www.jzrb.com,进入网络直播点击收看《名医面对面》栏目,或关注焦作日报全媒体平台,扫码即可观看视频。


 

下条新闻:无